海宝与中科院海洋所合作繁育大连海带苗种,看似是一个行为。但其背后,却受到了旅顺及市海洋渔业局的高度重视。的确,这个简单的事件背后,是大连海带产业重启停滞了近二十年的育苗工作,意义重大。 

  其实,这些年来,大连海产品所面临的异地繁育危机,远远不止海带产业。大连海产品,究竟还有多少优势可以挥霍? 

  价差侵蚀养殖及育苗空间 

  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海域资源优势,大连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最优质的海产品产地之一。在大连,除了海带、裙带菜这样常规的海产品,海参、鲍鱼、海胆、海螺、牡蛎、扇贝等海珍品都闻名海内外。 

  记者了解到,大连的海产品养殖尽管品种丰富,但近年来,海珍品市场价值的变化对养殖规模及产量其实起到了非常大的引导作用。“大连海带产业育苗多年来的无人问津,其实也与海带的市场价格相对低廉有关。”旅顺口区海洋渔业局副局长金广胜表示,与海参、鲍鱼等海珍品相对较高的市场价格相比,海带的价格明显低廉,即便与普通的陆地种植蔬菜相比,海带每斤几毛钱的价格依然偏低。 

  的确,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本世纪初海参价格持续走高开始,大连海参养殖产业就呈现迅速扩大的态势。截止到2013年底,我市海参增养殖业规模218万亩,其中池塘养殖50万亩,浅海底播增殖168万亩,产量达5万吨,产值100亿元。而迅速扩大的海参养殖产业也带动了苗种产业,全市海参海育苗总水体约400万立方水体,海参苗种年均产量达300万斤,产值近5亿元。但一个问题也摆在眼前,任何海产品的养殖和育苗都离不开海洋,但大连周边的岸线资源有限,海参产业的扩容,无疑也在侵蚀着其他海产品养殖及育苗的容身之地。“一斤圈养的海参价格高的时候能卖到90元一斤,按照一亩400斤的产量计算,产值就是3.6万元;现在即便价格低了,每斤50元的价格每亩也有2万元的产量。”多年从事海参养殖的老隋给记者算了笔账,这两年海带的价格一般都在每吨七八百元到1200元之间徘徊,每亩产值高的能达到1.2万元,少的也就七八千元,除去成本,收益远远不如海参等品种。 

  异地养殖危机 

  而规模迅速扩容的大连海参产业,现在正在面临海参异地大规模养殖带来的切肤之痛。近年来,随着海参养殖技术在一些非传统海参产地的突破,福建、浙江、广西、河北、锦州、营口等地都已经成为海参的新产地,随之而来的,是大连海参遭遇了异地海参的低价冲击。无独有偶,十几年前大连鲍鱼北鲍南养而在福建落地生根之后,福建已经掌握了鲍鱼养殖的育苗及养殖技术,现在,不仅福建产鲍鱼在产量上大大领先,同时,由于其生产成本低、生长周期短等特点,也在价格上大大低于大连鲍鱼,低廉的价格几乎垄断了国内鲍鱼的普通消费市场,甚至连大连这个鲍鱼的传统主产地,农贸市场里销售的也都是来自福建的低价鲍鱼。而大连的鲍鱼育苗产业更是惨遭打击,从鼎盛时期的数百家缩减到目前的二三十家。 

  大连企业的努力 

  “如果不及时进行种质保护,海参将会成为下一个"对虾"!”多年以前,大连山东的海参产业蓬勃兴起的时候,眼见企业对经济利益的单纯追逐所产生的忽视种质保护局面,多位海洋生物专家曾经忧心忡忡。的确,上世纪80年代曾经辉煌一时的对虾产业,就是由于对虾野生种群、种质因开发过度而衰败,短期内难以恢复。 

  近年来,海水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沿海省份渔业的支柱产业和沿海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养殖和人工放流的健康发展均离不开充足、优质的苗种来源。除了海宝在海带育苗产业上的努力之外,记者也注意到,一些大型水产企业也在近年来不断与异地养殖的纷争中进行新的尝试。獐子岛、棒棰岛等企业一直在原种场建设、牡蛎及扇贝等新品种繁育上下大气力,与国内一线科研院所合作;同时,獐子岛还在全国范围内找寻新的优质养殖品种,比如在云南建立鲟鱼养殖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