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仑”过后,市民纷纷到水边捞鱼。可以食用海鲜来源:厦门海域周边没有工业污染的区域水库不建议食用海鲜来源:厦门部分生活区附近海域筼筜来历不明的

本报报道了海边千人挖花蛤一事,受到读者的关注。其实最近这段时间,“从天而降”海鲜,并非单个现象。

“超级月亮”让海水撤出了一公里,花蛤、虾蛄、螃蟹在大片沟壑状的海滩上啪啪跳;“西马仑”又让鹭岛变身“威尼斯”,湖鱼、水库鱼、塘鱼纷纷走街串巷集体逃逸;闷热的天气犹如大蒸锅,令筼筜湖里的小鱼终抵不住高温,翻着大白肚暴毙……

近期的天气让一连串的“怪事”发生,有人趁机赚了把“海鲜横财”,跟几年前湖东桥下挖出的花蛤一样,但这些“天上掉下的海鲜”最终到哪里去了?能吃吗?本报请专家为您解答。从哪来?台风、天气变化、天文大潮导致近期海鲜频频“上岸”

农历六月十五和十六,“超级月亮”引力下,五缘湾及环岛路等处的海水“后撤”到离海岸一两公里处,裸露出大片沟壑状的海滩,花蛤、虾蛄、螃蟹纷纷现身。

《赶海啦》报道了上千“赶海”群众下海挖花蛤的壮观场面,让老一辈人忆起了当年厦门的小渔村。

今年7月19日与厦门擦肩而过的台风 “西马仑”,再次给厦门的排水系统做了一次深刻的测试。台风天上街摸鱼,成了茶余饭后的消遣,湖滨南、斗西路、厦大、曾厝垵水位渐退之后,市民已经开始在网上晒各种“战绩”。

这一天,筼筜湖水位暴涨,湖滨南故宫路口、斗西路口,有市民蹚水捞鱼,长40厘米左右以上的大鲇鱼,足足捞了5条,个头一般的非洲鲫鱼,有人捞了四五斤;厦大芙蓉湖水漫校园,湖中放养的鱼群趁机“越狱”,厦大学子持水盆等工具加入捉鱼行列,有人怀抱30厘米长的鲇鱼;而位于黄厝村某观赏鱼养殖场,10万多只观赏鱼虾都被冲没,3万多只名贵的大型观赏鱼“日本锦鲤”,被冲进排水沟,集体游向大海;园博苑开闸放水,集美海堤上淡水鱼遇到海水全都浮出水面,进入咸水后不出1小时“全军覆没”;同安老伯在朝元路的下水道窨井边,徒手制服了一条金灿灿的大锦鲤,引得不少人在下水道旁“守洞待鱼”。

从以上情况看,三大因素:台风、天气变化、天文大潮(农历六月十六、十七)导致近期海鲜频频“从天而降”。三大来源主要是:水库、湖泊、海里。三种情况:有闷死的,如筼筜湖天气变化鱼浮起来;有水土不服的,如集美水库放水鱼被冲到海堤;有搁浅的,如环岛路和五缘湾的千人挖花蛤、抓螃蟹甚至捡海螺往哪去?有人大批收购路边廉价海鲜蒸锅似的天气让筼筜湖死鱼成群,大雨过后大潮退去,鱼的去向成谜,搁浅、趴窝的死鱼哪去了?有网友曝猛料,有的市民热衷发海鲜横财,有人上百斤上百斤地收购路边廉价海鲜,疑似餐馆囤货。这不禁让人想起筼筜湖的“花蛤”。湖东桥下的水域,常常上演挖花蛤的场景。几年来报纸、网络频曝光,这现象对于不少厦门百姓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了,但这些可能重金属超标的“毒花蛤”,曾以一斤3元的价格流入市场。能吃吗?筼筜湖水产品不能吃来路不明的鱼不要碰“来路不明的鱼不要碰,筼筜湖里的水产品不能吃!”对于白捡的海鲜,厦门水产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卢小宁和经营海鲜的莫船长都给予了一致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