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熟海鲜要慎吃
[15-10-28 09:33] 编辑: 来源: 点击: 次
金秋九月,肥美的海鲜陆续上市,生蚝、龙虾、扇贝、三文鱼……烧烤、爆炒或是麻辣、生食,想着就让人垂涎欲滴。然而,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外地有儿童因食用了半生不熟的海鲜,出现了发烧、厌食、倦怠、尿黄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甲型急性肝炎。无独有偶,据外媒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报告显示,美国11个州近期爆发沙门氏菌感染,造成62人患病,而导致这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元凶可能是人们喜爱的金枪鱼寿司。美国CDC称,患者绝大多数都是在吃了超市生鱼片寿司后被感染。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慢病管理中心主任李雪梅提醒市民,秋季是水产、海鲜大量供应上市的季节,海鲜易受甲肝、戊肝等病毒的污染以及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等细菌感染,如未经过高温烹饪的过程,人体食用后就容易致病。
对于甲肝、戊肝等传染病而言,海鲜并不是唯一的传播载体。因为致病的根本原因并非海鲜本身,而是其被污染以后,携带上了病毒和细菌,没有相应抗体的人食用后则会引发相应的疾病。
半生不熟招来“病从口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慢病管理中心李雪梅主任介绍,甲肝是一种“吃进去”的病毒,进入人体肠道后,随粪便排出。甲肝病毒一般存在于泥土和水中,特别是水源,无论海水、淡水都有被污染的可能。作为一种肠道病毒,其传播的途径是“粪-口途径”,即甲肝病人的粪便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健康人食用这些食物前如未经过彻底煮熟、杀菌,就容易被感染。
1998年上海爆发的甲肝大流行,原因就是人们食用了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所致。而病毒来源则是粪便——人们在江中刷洗马桶,粪便中的甲肝病毒污染了江河,粘附在了毛蚶上。人们食用毛蚶时,未能做到充分加热灭菌,而只是将毛蚶在热水中烫下即吃,那些此前没有得过甲肝的人食用后,就导致了甲肝大流行。戊肝的传播途径同样如此,患病后果比甲肝还要严重。
李雪梅主任提出,除了易携带传染性病毒外,水产、海鲜还可能受到沙门菌属或副溶血弧菌等细菌的感染,导致人体食用后出现腹泻症状。
烹饪,要口感还是要安全?
总而言之,海鲜本身并不是致人患病的根本原因,海鲜以外的食物,原则上说只要被污染了便都有可能致病。比如,父母患有甲肝,如厕后没有好好洗手,抓起馒头来喂孩子,孩子就可能得上了甲肝;如果是厨师不注意卫生的话,炒菜就可能受到污染,此前没有得过甲肝的人吃过这些菜后就都可能患病;再或者是井水被污染了,比如下了一场暴雨后污水倒灌入井,提上来的水直接饮用同样也会得病。因此,食材本身和物流加工过程都是可能被病毒、细菌污染的渠道。
而且,甲肝、戊肝等病毒的抵抗力相当顽强,沾在海藻、贝类上可以存活好几个月。病毒本身不会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但水产如被人生吃就会出现问题——需要在100℃的温度中加热1分钟以上,才能杀死病毒。对于海鲜而言,虽然蒸煮时间长了适口性会变差,但是卫生角度考虑建议还是“安全第一”。
儿童是甲肝易感人群:李雪梅主任介绍,80%的人都曾经患有甲肝。其临床表现与其他肝炎症状表现相似,均为食欲不振、浑身乏力,严重一点则会出现黄疸,尿液黄、脸也发黄。甲肝因为是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很多人患病时都只觉得自己有点没劲,或者身体比平时蔫一点,挺一挺就过去了。
相对而言,儿童、青少年则是患甲肝的主要人群。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因为开始增加了辅食,即食物由外界得来,没有母亲抗体的绝对保护,若不注意卫生就容易受到病毒感染,需要家长注意将食物洗净并充分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