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岛蛤蜊节红岛蛤蜊节

2004年城阳区举办了首届青岛红岛蛤蜊节,组织开展了包括文艺演出、健身休闲、经贸洽谈等多种活动,吸引游客7万余人,增加农民收入近1000余万元;有来自国内外的50余家企业前来洽谈业务,已与1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合同金额达1200万美元。红岛蛤蜊节一瞥红岛历史悠久,胶州湾地区近千年的移风易俗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印证,也是青岛最早的制盐业发源地,代表景区就是韩家民俗村。韩家民俗村于2004年开始建设,投资1.2亿元,建于原红岛古盐场和古渔场遗址之上,历时7年的修建完善,蛤蜊节期间,韩家民俗村将掀开神秘面纱对外纳客。目前,景区新建成国学讲堂、盐宗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娘娘殿、商业古街等20余处新景观,走进景区,俨然置身数百年前的渔盐古镇,这里是一处集旅游度假、园林景致观光、民俗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

此外,作为传统道教圣地的青云宫,因龙母传说而得名,历史悠久、香火很盛,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五至二十九为一年一度的庙会。蛤蜊节期间,也将免费对外开放。

红岛街道办工作人员说,依托五大景区,红岛将构建"南北中"三大组团。其中,以红岛休闲渔村、黄澜海韵苑、红岛垂钓园为依托的南部生态休闲组团,突出赶海、垂钓、休闲、娱乐等参与性较强的"海文化"主题活动;以韩家民俗村和青云宫为主要景区的北部民俗组团,以展现民俗风貌、体验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以华强方特梦幻王国为主打园区的中部科技文化组团,涵盖现代科技、科学幻想、主题表演等多个方面。

红岛蛤蜊节极大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娱乐生活,有力提高了红岛知名度,实现了全街道财政、村集体和村民的同步增收。

 红岛蛤蜊

红岛原本是胶州湾里的一个孤岛,随着日月的变迁和地壳运动,后与大陆相连。现在的红岛面积为28.7平方公里,海岸线35公里,沿岸逶迤着50多米宽的黑松林绿化带。为了环保,岛上只允许投资水产品和服装加工业,从而将污染系数减少到最低。

红岛滩涂利用面积达7万亩,其中的4万亩用于蛤蜊养殖,适量的黑泥配合适量的海沙,天作之合---据当地渔民介绍,黑泥里饵料丰富,可以令蛤蜊肥美,但黑泥多了势必透气性差,会把蛤蜊这个精灵闷死。同时,红岛地处胶州湾内湾,风轻浪少,保证了蛤蜊育苗的安全。

每 年的三四月间,渔船一字排开,渔民们在事先界定的海域开始撒播蛤蜊育苗。因为育苗娇嫩且价格上涨,渔民们都是用双手捧着往海里撒而不再使用铁锨。这样的季 节,他们要撒下200亿颗大米粒大小的蛤蜊育苗,才算完成任务。在渔民心里,海底的滩涂就是地上的粮田,他们根据水流情况一陇一陇地来回撒着;而且,地要 养,滩涂也要养,要轮换着使用,否则会影响蛤蜊质量---红岛渔民管这叫"歇茬子"。

现在,红岛仅一年的蛤蜊产量就可达10万吨。红岛从事蛤蜊等海产品加工的大小厂家有48家之多,"红岛蛤蜊"已经成为享誉岛城和海内外的特色海鲜品牌。据说,在日本人的餐桌上,一碗放了红岛蛤蜊的蛤蜊面能卖到七八百日元,约合人民币五六十元。

无论是在渔村码头还是在青岛的 海鲜菜市,蛤蜊的交易常年不衰。从前挖蛤蜊,最常用的工具是耙子。它的形状不同于常见的那些耙子,它是用钢筋烧制而成,前部是一溜尖齿,可把海底的蛤蜊和 泥沙一起挖起。后部呈兜状,能滤除泥沙,剩下蛤蜊。一个挖蛤高手可以在低潮的两个小时内挖到五六百斤。今天,扎堆挖蛤蜊的情景已经演变成三两渔民在机动船 上共同协作捕捞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