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吃海鲜小心两种菌

到期到来,许多家庭会选择到海边游玩,顺便搓上一顿美味的海鲜。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黄琼则提醒,海鲜虽好可要悠着点吃,目前广东已进入“两种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感染高发期。

夏日吃海鲜小心两种菌

副溶血性弧菌:常见于夏季海产品

副溶血性弧菌是广东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首位微生物致病因子,生存在近海岸和海湾的水域,主要通过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传播。这些产品都是广东人的最爱,所以要特别注意。

黄琼介绍,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最典型的症状是腹部阵发性绞痛,每年5至11月是该菌感染的多发季节。因为5月份开始,升温的海水会成为该菌的温床,因此夏天的海产品更容易携带该菌。

如何对付副溶血性弧菌?黄琼介绍,副溶血性弧菌耐热性不强,加热至90℃左右,持续一分钟,即可杀灭。值得注意的是,生食海产品是该菌最直接的感染途径,其次,烹调加热不充分也会引起感染。例如蟹类外壳较厚,难以煮透,所以要特别注意保证有足够长的加工时间。

夏日吃海鲜小心两种菌

沙门氏菌:肉类鸡蛋果蔬都可能感染

在我国内陆地区,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屡居首位。据资料统计,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70%~80%是由沙门氏菌引起。

对此,黄琼介绍,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就是该致病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肉类、鸡蛋和新鲜果蔬等极容易被其感染,花生酱等商业化食品也存在被感染的风险。此外,食物加工制作的过程中也可能存在沙门氏菌交叉污染,如刀、砧板、购物篮或者厨师的手被沙门氏菌污染后,就可以污染其他食物,食前未加热处理或加热不彻底同样会引起感染。“所以在肉类食品处理前后,应认真清洗手、砧板、刀具的表面,并要分开处理和保存生、熟食品。”

夏日吃海鲜小心两种菌